国际政治有时像一场高赌注的牌局。特朗普悄悄派特使飞往莫斯科,意图讨论乌克兰停火问题。然而,普京并未立即回应配资搜,反而展示了两张底牌。这场秘密外交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算计。美国大选临近,特朗普需要一份“外交成绩单”,而俄罗斯则趁机坐地起价。
距离美国大选不到五个月,特朗普团队突然在乌克兰问题上活跃起来。推动他出手的原因有三:一是选举需要,拜登因俄乌战争支持率下降,特朗普若能展现结束战争的能力,可能会吸引中间选民;二是金主压力,华尔街大佬们受够了战争引发的通胀和供应链混乱,迫切希望局势降温;三是战略试探,为可能的“特朗普2.0”任期提前铺路。但问题是,普京会配合特朗普的剧本吗?
俄罗斯目前手握两大优势:能源与战场。欧洲虽然公开表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,但实际上仍难以脱离。最近北溪管道爆炸案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,反而让俄罗斯成了“受害者”。普京放风要重启“土耳其溪”管道供气,正是看准德国等工业国快扛不住高价能源。
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撕开乌军防线,进展虽慢但足以证明西方军援未能扭转战局。此外,美国对乌援助法案在国会卡壳,乌克兰的炮弹库存只剩两周用量。这种态势下,普京完全可以等待乌军崩溃后再谈条件。
尽管会谈细节保密,结合各方信息,谈判焦点可能围绕临时停火线、能源交易和安全保障展开。俄方或要求承认当前战线为事实分界线,美国默许欧洲部分恢复俄气进口以换取俄方降低要价,并讨论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的替代方案。最戏剧性的是,这次会谈可能涉及特朗普团队某位核心成员亲自赴俄,但白宫故意装不知道。
美国若真与俄罗斯私下勾兑,最尴尬的就是乌克兰。泽连斯基最近签署“允许外国雇佣兵入籍”法令,显然是为最坏情况做准备。乌克兰军方近日罕见承认“需要战略调整”,这更像是向西方喊话:“要么加码援助,要么接受我们的妥协”。
法德领导人频繁通话,马克龙甚至访问基辅,这些动作透露出欧洲的焦虑。他们担心美国绕过欧盟与俄达成协议。现实是,欧洲能源命脉仍捏在俄罗斯手里,北约90%的军援依赖美国,欧盟内部对乌克兰问题早已分裂。如果特朗普真的推动停火,欧洲除了抱怨几句,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。
北京在俄乌问题上保持“中立”,但这次密谈可能带来新变数。若美俄走近,中国将失去“不是俄乌冲突制造者”的道德优势,但若战争持续,中俄经济捆绑会更深,本币结算和能源合作反而加速。最理想的情况是战争降温但不结束,让美俄欧继续消耗。最近中国特使突然访问基辅,时机巧合得令人浮想联翩。
这场密谈最讽刺的地方在于,特朗普想要“速胜”为自己加分配资搜,普京却打算“慢熬”争取最大利益。双方都在利用乌克兰的痛苦做交易筹码,但谁都没问过乌克兰人愿不愿意当这个筹码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如果美俄真的达成某种默契,下一个被交易的会是谁?台海?南海?还是伊朗?国际政治从来不讲道义,只认实力。
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